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主要观点:社会分工是阶级产生和演变的基础;生产资料和劳动的占有关系是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准;共同的生活方式、阶级利益和教育程度是划分阶级的必要条件;阶级的划分排除了社会分层的方法。
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根本观点之一,也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观点之一。马克思主义认为,阶级是一种历史现象,它不是从来就有的,也不是永久存在的。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。
在原始社会,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,没有剩余产品,没有人剥削人的可能,也就没有阶级划分的基础,只是到了原始社会末期,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一方面开始出现了剩余产品,另一方面出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,从而产生了阶级。不仅最初的阶级对立根源于经济的原因,而且阶级对立在以后的发展,阶级关系的演变、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,也都是各个时代经济关系变化的结果。
经济关系又是受生产力状况制约的,有什么样的生产力状况,就有什么样的阶级关系。阶级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、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,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。阶级在实质上只是一个经济范畴,划分阶级的标准是经济标准,作为阶级之间的关系,首先是经济关系。任何阶级的经济利益都必然反映到政治思想上来,政治的、思想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由其阶级的经济地位、经济利益决定的。有了阶级,就有了阶级斗争,它是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对抗阶级之间的斗争。
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历史,是生产发展的历史,也是阶级斗争的历史,阶级斗争贯串于阶级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。在阶级社会里,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,革命阶级对反动阶级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。这种伟大作用突出表现在各个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质变过程中,也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,因为每一次群众性的阶级斗争,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,或多或少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,在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,为它的质变准备条件。阶级斗争的形式有经济斗争、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,只有政治斗争才能解决革命的根本问题,其中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。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。
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,由于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,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,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,这是一种特殊形态的阶级斗争,它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、作用、形式、对象都发生了变化,其总趋势是在波浪起伏中逐渐缓和削弱乃至最后消灭。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,阶级最终也要归于消亡,这是历史的必然。既然阶级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里客观存在的事实,是阶级社会发展的伟大动力,那么,阶级观点就应是认识阶级社会的根本观点之一,由这种观点指导的阶级分析方法,也就是我们研究阶级社会历史问题的根本方法之一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