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七月十五就要到了,后面大家回家的时候可能会在路上突然发现一个小土包,上面插着几根香,其实这一切的行为只是有人在缅怀逝去的亲人,是中元节的习俗。在民间其实还流传着中元节不能出门的说法,那这又是什么原因呢?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中元节不能出门的原因:
中元节在民间被称为鬼节,据说是因为中元节这一天是鬼门大开的日子,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争先恐后地来人间,这天晚上阴气最重,最好别出门以免撞鬼。其实这些都是迷信传说,没有科学依据。
中元节的来历:
1、七是复生之数:
在《易经》中,“七”是一个变化的数字,是复生之数。《易经》:“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,天行也。”七是阳数、天数,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,经过七天可以复生,这是天地运行之道,阴阳消长循环之理。“七”也带着神秘的色彩,如天上有“七星”(七星高照)、人的感情有“七情”等。
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,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“七七”为终局、复生之局。“七月是个吉祥月、孝亲月,而十四日(二七)是“七”数的周期数。古人选择在七月十四(七月半)祭祖与“七”这复生数有关。
2、农作丰收秋尝祭祖:
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“七月半”农作丰收秋尝祭祖,“七月半”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。
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,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。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,但初秋的“秋尝”在其中十分重要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,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,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,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。
3、东汉后道教的说法:
“七月半”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,而被称为“中元节”,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。
道教有“三元说”,“天官上元赐福,地官中元赦罪,水官下元解厄,“中元”之名由此而来。佛教则称七月半为“盂兰盆节”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,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,逐渐将“中元”固定为节名,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,并相沿迄今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